虽然很多国家的民众都对中国的软实力和影响力给予认可,但中国的国际形象的确也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相关新闻时,往往从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出发,导致对中国某些政策和行动的批评性报道比例较高。这种报道方式加剧了部分西方公众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影响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
埃及《共和国报》报道称★,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带动了当地企业发展★,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中国对非洲的帮助改善了非洲国家的教育水平,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非友好合作不仅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深了中非人民之间的情感纽带。
《环球时报》驻埃及记者曾经在多个非洲国家出差采访。埃塞俄比亚的一位小企业主贾马尔对记者说:“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在非洲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商贸合作。我经营着一家小型进口企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了我们的市场,这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商品选择★,还带来了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总部位于伦敦的国际知名品牌价值评估机构★★“品牌金融★★”近日发布的《2024年度全球软实力指数报告》显示,美国和英国蝉联全球软实力最具影响力国家的第一位和第二位,而中国的国家软实力指数显著增长,超过了日本和德国,首次位居软实力指数排名第三位,上升幅度超过其他所有国家。“品牌金融★★”已连续5年追踪全球多国的软实力表现,今年的报告更是基于对超过17万名受访者的调研,首次对联合国所有193个会员国进行了排名。近日★★,《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品牌金融”相关负责人以及一些国家的学者与民众,请他们一起讲述中国软实力如何稳步提升并为全世界带来益处★★★。
为了进行调查,★★★“品牌金融”建立了多个在线研究小组,并在数字交易平台购买广告位投放问卷。他说:“每位受访者都会看到一个从193个国家中随机抽取的国家组合,并被问及他们对这些国家的熟悉程度。对于受访者有所了解的国家,我们进一步获得他们对这些国家声誉、影响力和软实力核心支柱的评估结果。”
斯科特·陈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中国能够在“易于进行商业往来”、“未来发展潜力”等指标上获得高度评价,首先源于其在全球舞台上所发起的各种具有建设性的倡议,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他说:“作为该倡议的关键目标★★★,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参与国家中,尤其是在缺乏基础设施的地区,中国专注于促进经济发展。”他补充道,中国能够在这些指标上稳步提升还得益于其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深受赞誉的“世界喜爱的产品和品牌”。
从具体指标来看★★,中国的表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自2020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报告首次发布以来,中国在商业与贸易支柱下的★★“易于进行商业往来”指标上一直是全球第一,自2022年以来还在该支柱下“未来发展潜力”指标上位列第一。而在教育与科学支柱下,中国今年在“技术和创新领域领导者”和★★“投资太空探索★★”等指标上排名世界第二。
在李龙看来,中国软实力提升能够给世界民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开放包容的亲切感。我国高水平开放“加速跑”★,同世界各国商贸★★★、旅游、文化交往等日益频繁★★★,中国不断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第二★,重视科技创新的信念感。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中国正在不断加快技术进步和自主研发力度。第三,秉持合作共赢的责任感。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中国的发展不以称霸全球为目的★★★,世界乐于看到中国发展,中国也乐于与世界分享发展成果。
★★“我们的最新研究发现,商业与贸易是影响一个国家全球影响力的最关键支柱★,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融入全球市场的程度,一个国家有效参与贸易、保持经济稳定并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的能力对塑造全球认知至关重要。★”斯科特·陈表示。
斯科特·陈表示,软实力对一个国家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一个国家提高国际声誉、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有效地与国际社会接触★★★。软实力最终不仅是外交的关键工具,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工具,因为它能够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商贸和旅游业等。
有观点认为,中国软实力★“加速跑”的背后是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硬支撑”。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去年2月至5月也曾就中国软实力线万多人展开民调,在这个范围偏小的民调中★★,来自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南非的受访者对中国软实力给予正面评价的比例较高,均在五至七成,其他国家的这一数值均在三到四成★★★。即便如此,所有受访者中仍有69%的人对中国的技术成就表示认可。
斯科特·陈介绍道★,他们的调查主要包括受访者对一个国家熟悉度、影响力和声誉的评估★★,以及他们对这些国家在8个“软实力核心支柱”方面表现的看法★,具体包括商业与贸易、国际关系★★★、教育与科学、文化与遗产★、治理、媒体与传播、可持续未来和人民与价值观。这8个软实力支柱又被具体分为35个特征供受访者进行细致评估★。
华南师范大学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龙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软实力的实质是世界对一个国家的认知与评价,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核心是提升中国的影响力★★★。评估软实力的几个指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协调、互为影响的体系★★。
李龙认为★★★,未来除了整体推动软实力提升外,还要重视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更好地运用大众文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度全球软实力指数报告》中★★★,中国是国家软实力指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从第五名上升至第三名★★★,总体得分较去年提高了6.2分★★★,从65.0增至71★.2★。斯科特·陈解释称,这一增长源于中国在商业与贸易和教育与科学两大支柱上的显著改善。
不过,曾在中国工作过的法国人桑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西方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也在下降★★★。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中国,包括直接访问中国、参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关注社交媒体等。在巴黎,中餐馆的数量一直在增长★,味道也更加地道,这不仅反映出中国旅游者和在法华人社区的增长★,也反映出当地人对中国美食需求的增加以及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此外,中国在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尤其在互联网行业涌现出一批国际知名的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等★★★,华为、小米等智能设备制造商也在法国有很高的知名度。
对西非国家塞内加尔的农民来说,向中国出口农产品并与中国开展农业合作让他们信心倍增。塞内加尔是世界第四大花生生产国★,花生种植业为该国60%的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塞内加尔花生协会主席阿萨尼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技术不够先进★★★,塞内加尔花生亩产量只有100公斤★★★,而中国山东花生亩产量曾创下突破800公斤的纪录,“我们一方面在学习中国的技术,另一方面★,我们越来越多的花生也出口到中国,这对拉升塞经济大有好处”★。
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印尼人对“中国制造”看法的转变正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真实写照★★★。印尼著名汉学家诺维·巴苏基告诉记者:★★★“好几年前★★★,印尼风行黑莓手机的时候★,我的一些朋友因为买不起但又想赶时髦,就买了中国的仿制品。他们在和女朋友约会的时候,甚至因为担心丢脸而不敢把‘假黑莓’拿出来接听★★★。”然而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中国制造”不再是★“劣质”和★★“假货”的同义词,很多印尼人都用着中国的OPPO★★、Vivo或小米手机,津津有味地观看用户量已超过谷歌旗下视频平台YouTube的TikTok(抖音海外版)★。
★★“秘鲁人认为中国的软实力是一种友好的价值观★,使其有别于其他有影响力的国家,无论是北美还是欧洲。”秘鲁国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前主席胡安·卡洛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印尼汉学家巴苏基也告诉记者★★:★★★“我清楚地记得★,2010年听到我获得去中国留学的奖学金时★★★,我的亲友都略显遗憾地问★‘为什么不到美国、澳大利亚或阿联酋留学’。而如今★,他们问我最多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到中国留学★★★’。”
“我们对‘软实力★★★’的定义是一个国家通过吸引或说服而非强迫的方式,影响国际舞台上各个国家、企业、社区★★★、公众等的偏好和行为的能力★★★。★★★”★★“品牌金融”中国区总经理斯科特·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软实力指数(The Global Soft Power Index)是“品牌金融★”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调查范围覆盖全球193个国家,收集了超过17万人的反馈★★★,该民调也是同类调查中最全面、最广泛的实地调查。
在与中国远隔太平洋的巴西★★,人们对中国软实力的看法正发生积极变化。国际关系专业的巴西学生莱蒂西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年来,越来越多中企来巴西投资,不仅带来资金,更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还给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约七成拉美国家受访者对中国科技发展表示认可,作为中国“新三样★”之一的电动汽车更是在巴西大受欢迎★★★。
斯科特·陈也对记者提到,中国在商业与贸易和教育与科学支柱上的良好表现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他表示,中国在“技术和创新领域的领导者”等指标上的表现凸显了中国在研究与开发方面投资的增加,随着在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太空探索等领域取得成绩★★★,中国提高了国际声誉,展示了其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他举例分析称,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等领域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强大产能,使其能够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高质量产品,进而增强人们对中国拥有“世界喜爱的产品和品牌”的认知。
环球时报驻埃及、法国、巴西、印尼、秘鲁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尚凯元 陈海琪 李培松 孟可心
在秘鲁政治和经济学家恩里克·科尔内霍看来,中国软实力指数升高反映了★★“世界民众对这个亚洲大国在科技创新、民生发展等方面成就的积极回应”。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近日在接受香港《南华早报》专访时表示:“软实力是指通过吸引而非胁迫或收买来获得你想要的东西的能力。中国软实力有很多是源于其传统文化吸引力以及其成功的经济表现★★。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它在非洲的表现相当不错。★”
据中国海关统计★,我国2023年出口机电产品价值达13.92万亿元。其中★★,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称,中国电动汽车因性能出色★★★、经济实惠等原因,相比其他国家电动汽车优势明显。比利时材料高科技企业优美科公司CEO米德赖希表示,中国电动汽车足够好,提供了市场真正需要的东西。